不詳
器物類 - 建築與居處空間
民俗文物
石灰、玻璃
清治時期、日治時期
長:30 x 寬:40 (cm)
購置
登錄號:19980011577
本物件為剪黏,其外觀為鳳凰,獅子為泥做,外形較為粗糙,鳳凰外面覆以不同顏色的瓷片做成羽毛,紅色的眼睛,轉頭望向後方,羽毛有黃、藍、粉紅、橘等瓷片貼成,整隻鳳凰剪貼手法中等,但可辨認其樣態,唯可能時間久遠,鳳凰顏色有些斑駁暗沉。
剪黏又稱為「剪花」,是傳統寺廟的寺廟建築裝飾,興起於明萬曆年間,起初裝飾在潮汕地區民居建築屋脊上,之後隨著早期漢人的腳步流傳到臺灣來。剪黏工藝是「先剪後黏」,將瓷片剪裁成形的瓷片,黏於灰泥的表面。臺灣廟宇屋頂上的多為細緻寶塔,甚至五彩繽紛的人物坐騎,花鳥蟲魚,山巒樹林等,也多是剪黏的造形藝術。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